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2025年加密货币的采用率将继续增加,原因如下

加密货币热潮自2009年第一个代币的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但直到2013年至2017年间才开始受到广泛欢迎。

加密货币热潮自2009年第一个代币的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但直到2013年至2017年间才开始受到广泛欢迎。到2010年3月,比特币的价值不到0.01美元,但到2013年底,它已经超过了1200美元。当你看到2025年的比特币时,它的价值超过85,000美元。事实上,该代币已经创下了109,026美元的历史新高。

然而,我们不仅仅关注比特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研究不同的加密货币及其受欢迎程度。2017年之前,代币数量不到3000个,但到2025年3月,CoinMarketcap等加密货币跟踪平台表明,现有加密货币代币数量超过25,000个。说到用户数量,增幅是无与伦比的。截至2020年,全球用户约为6600万。然而,截至2024年,全球用户已超过5.6亿。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这些数字资产呢?

增加机构兴趣

机构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兴趣最近持续激增,最近的调查也支持了这一点。EY-Parthenon与一家流行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至少83%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在2025年增加加密货币投资。报告称,许多投资者认为加密货币是未来三年内获得高风险调整回报的最大机会之一。

贝莱德数字资产主管罗比·米奇尼克(Robbie Mitchnic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因为机构采用率正在增加。然而,这种采用尚未通过代币的价格反映出来。罗比继续表示,Avenir Group、摩根大通和巴克莱银行等主要机构正在越来越多地投资该公司的iShares BTC Trust(IBIT)。

北美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市场,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全球所有活动的22.5%来自该地区。Chainalysis报告称,大部分活动都是由机构活动推动的。现在,该地区的加密货币气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巨大的制度动力。

稳定币越来越受欢迎

稳定币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货币不稳定和/或美元获取有限的地方。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尤其高度接受这些稳定币。根据Digital Watch Observatory的数据,稳定币目前占非洲加密货币市场的43%。

但为什么这些稳定币(尤其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变得如此受欢迎?

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高度波动性不同,稳定币(顾名思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稳定币与大宗商品或法定货币等波动性较小的资产1:1挂钩,以保持一致和可预测的价值。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USDT和USDC等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越来越受欢迎,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方式:

  • 储存价值。
  • 支持跨境贸易。
  • 便利国际支付。

非洲一家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克里斯·莫里斯(Chris Maurice)表示,大约70%的非洲国家面临外汇短缺,许多企业无法获得急需的运营资金。因此,稳定币已经开始减轻这一负担并允许企业运营和发展。

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区也采用稳定币作为对冲当地货币不稳定的工具。事实上,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零售和专业规模稳定币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Chainalysis报告称,两家公司的同比增长均超过40%。东亚紧随其后,同比增长32%,东欧增长29%。

更多的商家正在接受加密货币

最近,许多商家越来越多地接受加密货币支付。例如,路透社的一篇文章解释说,比特币价值的飙升引起了各地时尚品牌的注意。包括Gucci、TAG Heuer、Balenciaga、Farfetch等在内的几个奢侈品牌已开始将加密货币纳入支付方式。

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法国奢侈品百货公司春天宣布,正在与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Lyzi(一家法国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接受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该百货商店已成为欧洲第一家这样做的百货商店。目前,商户接受比特币和以太坊。

春天的举动影响了其他品牌,他们一直表现出加入这一潮流的兴趣。例如,ST豪华打火机和钢笔制造商杜邦告诉路透社,他们计划在假期前开始接受加密货币付款。此外,Virgin Voyages开始提供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选项的产品。

由于商家加入加密货币热潮,更多的人开始看到投资加密货币的意义。加密货币提供快速且廉价的安全支付。加密货币支付在跨境支付方面尤其出色,因为它们可以缩短使用传统支付形式时的时间和成本。

当我们总结这一点时,很明显,经济的不同走势正在让人们有信心投资数字资产。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商户现在开始将加密货币纳入其交易中,这使得这些代币更加受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加密货币并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