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令马斯克都头疼的FSD商业化问题 其他厂商进展如何?

近年来,在围绕汽车产业的众多话题中,热度不减的只有两个:新能源、自动驾驶。其中,自动驾驶技术需要电子、通信、机械等多个学科进行综合研发,研发成本极高。但是,由于现阶段该技术在全球层面基本都面临商业化的困局,这导致其盈利前景遭到怀疑。

近年来,在围绕汽车产业的众多话题中,热度不减的只有两个:新能源、自动驾驶。其中,自动驾驶技术需要电子、通信、机械等多个学科进行综合研发,研发成本极高。但是,由于现阶段该技术在全球层面基本都面临商业化的困局,这导致其盈利前景遭到怀疑。

    

从研究探索到场景落地 阿里自动驾驶实验室并入菜鸟集团

    

随着阿里巴巴集团“1+6+N”的组织架构调整逐步推进。有消息称,阿里达摩院的自动驾驶业务线将出现重大调整,其自动驾驶实验室或并入菜鸟集团。5月15日,阿里巴巴方面确认了该消息,并称是“因业务需要”。

对此,阿里巴巴表示,其自动驾驶技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从实验室前沿科技探索,转入场景业务落地实战

有趣的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的自动驾驶技术最先正是从菜鸟网络E.T.物流实验室剥离出来的,没想到走了一个轮回,又重新回到了菜鸟。2020年9月,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推出L4级自动驾驶产品、物流无人车“小蛮驴”,用于快递、外卖、生鲜等最后三公里的配送。但推出一年,仅销售了不到360台,和此前宣称的“未来三年,阿里菜鸟无人设备将达到10万台”相距甚远。

进入2023年,阿里自动驾驶商业化遭遇瓶颈、多位核心团队人员离职,阿里的整个自动驾驶业务线已经陷入停滞。或许是看到该技术商业化的困局,阿里巴巴才在近期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将其重新并入菜鸟集团。这也侧面反映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阿里巴巴后续或许将更专注于场景落地,而不再是研究探索。

       

以小博大! 通用汽车每年烧钱20亿美元”押宝“自动驾驶

     

相比于阿里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寸步难行“,作为真正汽车厂商的通用汽车则显得乐观许多。

6月2日(周五),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Mary Barra) 在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大胆透露,她认为通用汽车的Cruise自动驾驶汽车部门存在“巨大的增长机会”并预测个人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30年前上市

据该公司介绍, Cruise目前已经扩展到旧金山(San Francisco)以外的市场,包括亚利桑那州(Arizona)和德克萨斯州(Texas)的城市。目前,其无人驾驶车队规模已扩容至230余辆,累计行驶里程超240万公里,单日服务次数超1000次。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在Cruise上的亏损十分惊人,每年可达20亿美元,但好在受到该公司强劲的财务数据的支持。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一季度,通用汽车实现净收入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24亿美元,增长19%。公司调整后EBIT达38亿美元,调整后EBIT率为9.5%,超出预期。由于数据表现良好,该公司还上调了全年财务目标,预计全年EBIT将达110亿至130亿美元。

虽然通用方面财大气粗,可以用强劲的现金流来支持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但是,在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方面,却受到政府重重监管的阻挠。据了解,该公司6年多来一直难以获得政府许可,以推出大型专用自动驾驶汽车车队。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还向通用汽车提出了一系列额外的问题,包括高速运行下测试类型、速度提升给安全带来的风险等等。

尽管如此,通用也没有放弃”斗争“。据媒体披露,该公司已向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请愿,要求在其专用车队中部署多达2500辆Origin汽车。这些汽车的车门类似地铁,但没有方向盘。截至目前,NHTSA尚未对该请求进行回应。

虽然现阶段仍面临监管障碍,但通用汽车方面仍表示乐观。巴拉称,到2030年,Cruise的年收入可能达到500亿美元,但她也指出,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通用可以在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如迪拜和日本)取得突破。

通用汽车

   

伤不起! 福特、大众停止投资Argo AI   后者转向合作英特尔

   

同样是烧钱,玛丽·巴拉的乐观与其竞争对手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去年10月,福特和大众投资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宣布关停。这家初创企业曾在2017年获得福特10亿美元的投资,随后大众也向其注资26亿美元,但由于Argo AI的商业化“难产”,福特和大众纷纷选择停止投资。

此外,由于亏损连年增加,包括福特汽车(Ford Motor)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在内的竞争对手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布局也有所收缩。

对于福特来说,促使其停止投资Argo AI是“难看”的财报。在2022年第三季度录得8.27亿美元的亏损后,福特的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表示,福特将把其开发重点从全自动驾驶系统转移到福特内部创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ADAS相当于低配版自动驾驶技术。在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尚未作出主观反应,ADAS将辅助作出判断和预防措施,来达到辅助作用。此类系统只有部分自动化的,但在车辆行驶时仍需要人工参与。

法利还表示:“大规模实现盈利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见福特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并不乐观。

而另一个Argo AI受害者大众,则选择加强与英特尔合作。据悉,在投资Argo AI失败后,大众的软件部门Cariad与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将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展开合作,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大众还表示,已经将自动驾驶工作集中在与博世(Bosch)和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的现有合作伙伴关系上。

     

优步与Waymo合作再度升级  用户可在优步软件上体验无人驾驶服务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优步(Uber)也颇受市场关注。

5月底,优步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通过与Alphabet的Waymo合作,在凤凰城(Phoenix)新扩展的运营区域内公开推出一定数量的 Waymo 车辆。优步用户可在其网约车(Uber)和送货平台(Uber Eat)上体验Waymo提供无人驾驶服务,也可以通过 Waymo One 应用程序直接叫车。

Waymo 的凤凰城业务占地超过 180 平方英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动服务区。

Waymo的联席首席执行官特克拉·马瓦卡那(Tekedra Mawakana)表示, Waymo目前在旧金山运营,但正寻求将业务扩展到洛杉矶。

对优步来说,与Waymo合作,将为其长期以来的自动驾驶计划注入新的动力。对此,优步的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表示:“全自动驾驶正迅速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很高兴能将Waymo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引入优步平台。”

这不是两家公司的第一次合作。去年,Waymo曾和优步的货运部门合作,为用户部署自动驾驶卡车。

Waymo

 

十年磨一剑!百度 Apollo已位列全球领导者行列

国内方面,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布局较早,自2013年便启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但是,百度在这一领域上烧钱程度却是其他同行难以比拟的。

据悉,自百度推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以来,该公司每年在无人驾驶上的研发投入都超过百亿人民币。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积累已经使得百度在当前的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公共及商业咨询公司Guidehouse最新的自动驾驶公司竞争力榜单报告,在自动驾驶“领导者”阵营中,前文提到的Waymo、Cruise均在列,而百度 Apollo则是“领导者”行列中唯一上榜的中国玩家

百度

此前,李彦宏向市场公布了自动驾驶的三条商业化路径,分别为主机厂商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百度造车、无人驾驶出租车

其中,表现最好的当属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2023年第一季度,百度旗下的Robotaxi品牌“萝卜快跑”订单量约为66万单,同比增长236%,稳居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

对于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百度信心满满。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表示,“我们预测,在2025年左右,全球会出现在大范围内进行Robotaxi商业运营的企业。对于2025这个时间点的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当前,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商业化下半场,而取得下半场的胜利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促进规模化落地,一个是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

   

特斯拉FSD已在北美地区公测,距离在华落地还有多远?

   

在自动驾驶领域,全球的车企“明星”特斯拉也不甘落后。对于特斯拉来说,其全自动驾驶技术(FSD)就是目前该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大杀器”。

2022年11月,特斯拉正式向北美所有购买了 FSD 的用户,推送 FSD Beta 功能,意味着FSD从内测走向了公测。马斯克将此次公测称为特斯拉 Autopilot 以及 AI 团队的“重要的里程碑”。FSD Beta是全球首个大范围推送的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但FSD作为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之一,在中国却因数据安全问题而受到搁置。为了推动该技术在中国尽快落地,特斯拉方面在2021年就宣布将在中国建立本地化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

上周,马斯克时隔三年再次访华,外界认为,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和相关人士商讨FSD技术在华商业化落地一事。在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一旦特斯拉的FSD技术实现落地,或将带动其汽车业务实现新一波增长。

目前来说,官方并未就该问题透露相关进展,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马斯克访华

 

 

鹰瞻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及操作建议。特别提醒,文章均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