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6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后 名创优品股价暴跌
名创优品花了近63亿元成为了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后,美、港股均出现下跌。其中,名创优品美股23日收盘大跌16.65%,港股24日开盘后重挫逾37%。
9月23日,永辉超市公告,公司股东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广东骏才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简称“骏才国际”)分别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交易完成后,骏才国际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29.4%的股份,此次交易共涉资约62.7亿元。
骏才国际是名创优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名创优品花了近63亿元成为了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
为何要收购永辉超市?
名创优品经营的是面向年轻人的潮玩时尚商品连锁店,而永辉超市则是一家以生鲜商品经营为特色的连锁超市运营商,两个差异巨大的品牌突然之间产生了交集,让不少投资者摸不着头脑。对此,名创优品在公告中进行了解释。名创优品认为:
- 永辉超市正在进行的门店调整和改革是回归零售商业本质的变革式尝试,是中国超市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将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为员工打造充满幸福感的就业环境,从而为永辉超市赢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最终创造极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文化取向和名创优品“为开心而生”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
- 名创优品在开发自主品牌、设计及IP产品方面拥有独特能力及经验。收购事项后,名创优品可透过业务合作向永辉超市提供支持,永辉超市可利用名创优品的优势,以较低成本开发更优质的自主品牌产品,预计这将提高永辉超市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永辉超市经营门店总数约850家,遍布全国逾25个省份及直辖市,已在中国建立庞大的门店网络及供应链。双方可以通过业务合作共享资源,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效应,优化成本结构,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提高集团的投资回报。
- 由于收购事项将扩大集团对日用品零售业务的投资及经营渠道,借此,集团能够分散周期性业务风险,对集团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在电话会上表示:“我们预计不会控制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因此,我们不会作为永辉超市的控股股东、实控人,也不会合并财务报表。”
市场恐慌
尽管名创优品列出了收购的若干理由和益处,但市场并不买账。消息一出,名创优品的股价随即遭遇重挫。
其中,名创优品美股23日收盘报13.72美元,大跌16.65%,创下近半年来新低。港股方面,9月24日开盘后重挫逾37%,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上午收盘,跌幅收窄至约26%。与此同时,永辉超市A股9月24日开盘直接涨停,报2.48元/股。
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为何让市场如此恐慌?
一方面,永辉超市当前正深陷亏损泥潭。根据永辉超市的财报,2021年-2023年该公司的营收持续下滑,连年出现亏损,三年的亏损累计达80亿元。
2024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营收和净利再次双双下滑,分别录得同比下滑10.11%和26.34%。在业绩难看的情况下,永辉超市的股价也是一路向下。当前市值已经较2020年的峰值缩水了近八成。
相比之下,名创优品集团的财报就健康稳健得多。2024年上半年该集团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25%,经调整净利润为12.42亿元,同比增长17.8%。
另一方面,牛奶有限公司和京东系股东此番双双选择退出不免让外界对永辉超市的经营前景产生担忧。
2014年,牛奶有限公司通过定增方式入股永辉超市,当时的交易价格在每股7元左右。2015年,在新零售热潮下,京东以每股9元入股永辉超市。
而在近十年之后,双方均以每股2.35元的价格割肉卖掉了全部或部分所持有股份。这样打两折、三折都要卖掉股份,不禁让人怀疑两家公司是不是已经对永辉超市“心灰意冷”。
永辉超市的积极自救
不过,就算面临连年亏损,永辉超市也在努力尝试自救。
为了降本,上半年永辉超市关闭了63家门店,还请了超市届“网红”胖东来调改其门店,对门店进行系统调整。
今年6月,胖东来调改永辉超市的首个门店——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恢复正常营业。调改后的效果很是显著,首日销售额就达到了188万元,是调改之前平均日销售额的13.9倍,客流近1.3万人,是调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
永辉超市的这种尝试吸引了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他在23日的电话交流会上表示,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并表示,他是在看了胖东来调改后的永辉超市门店后,才决定出手入股永辉。“三家店调改成功,充分说明这个模式可以复制全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永辉能够脱胎换骨,未来创造新标杆。”
叶国富还表示,选择现在入股永辉超市也是看中该公司的低估值。“永辉现在价格是最低点,很多人看不懂,如果大家都能看懂,肯定没我的机会了。”
叶国富称,“我希望大家给点耐心,我希望大家相信我的眼光,我是一个不仅在中国看,还在全球看零售业的人,别的地方我会做错,但在零售这一块,我绝对不会做错的。”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