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微软之后 亚马逊也放缓AI基建 算力烧钱时代结束了?

微软、亚马逊先后放缓AI基建,是否预示AI烧钱大战告一段落?

422日,根据富国银行分析师Eric Luebchow披露,亚马逊已暂停部分国际数据中心租赁谈判,这与微软此前取消数百兆瓦租约、撤回资格声明转换计划等动作形成呼应。

两大巨头同步收缩的背后,折射出AI算力投资从野蛮生长向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性转折——根据TD Cowen调查,微软仅在北美市场就放弃了超1吉瓦的意向协议,同时将国际支出向美国本土回撤,显示出对区域供需错配的深度校准。

这种调整并非孤立事件。微软2023-2024年资本开支同比增速一度高达96.5%,激进扩张使其成为OpenAI独家算力供应商,但伴随大模型训练需求进入平稳期,部分超前布局的产能面临闲置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微软云业务毛利率已从70%降至69%,反映出AI基础设施高昂的边际成本正在侵蚀盈利能力,这迫使企业重新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谷歌202575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计划保持强劲,Meta更是将年度预算提升至600-650亿美元,显示出行业内部策略的分化:先行者消化存量,追赶者加速补位。

微软、亚马逊先后放缓AI基建,是否预示AI烧钱大战告一段落?

事实上,市场对算力过剩的担忧或许被过度放大。资料显示,亚马逊北美数据中心自有电力容量超过9吉瓦,70%为自建资产,当前消化期更似战术性节奏控制,而非战略收缩。此外,AWS CEO安迪·贾西也明确否认了削减建设规模,同时微软仍维持全年8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仍处上行通道。亚马逊2025年计划投入1052亿美元,同比增幅34.5%;谷歌750亿美元的预算包含对Gemini模型的专项支持;即便收缩中的微软,其单季度资本开支占比经营现金流仍高达70.9%,绝对投入规模并未缩减。

这种收缩与扩张并存的悖论,本质是行业从 blanket investment blanket覆盖式投资)转向surgical investment(外科手术式投资)的必然过渡。

目前,投资者转向关注财报季。谷歌425日的季报需验证其750亿美元开支计划的落地性,而微软下周公布的云业务毛利率变化将揭示成本管控成效。

IDC预测,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在2027年突破5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9%,这意味着当前的结构性调整只是宏大叙事中的短暂章节。

微软之后 亚马逊也放缓算力基建 烧钱时代结束了?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