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目标直指欧盟、印度

尽管特朗普将关税视为“制造业复兴”的利器,但经济学界普遍质疑其有效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218日宣布,计划对进口汽车、半导体和药品征收约25%的关税,并可能在42日正式公布细则。这一政策不仅是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更标志着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震荡。尽管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吸引制造业回流平衡贸易逆差,但其对行业、市场及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已引发广泛争议。

政策框架与实施路径

根据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声明,汽车关税税率将定于25%左右,而半导体和药品的税率可能更高,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新关税政策被嵌入对等关税框架下——即美国将根据贸易伙伴对其商品的关税水平实施同等税率,目标直指欧盟、印度等主要逆差国。例如,欧盟对美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目前对欧汽车仅征2.5%,若实施对等原则,税率将大幅上调至10%。此外,特朗普强调将给予企业过渡期,若在美国本土设厂则可豁免关税,试图通过政策杠杆倒逼产业链转移。

哪些产业会受到影响?

汽车行业首当其冲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约800万辆,占其总销量的一半,其中欧洲车企(如大众、Stellantis)及亚洲企业(如现代、丰田)的进口占比最高。标普全球预测,若关税落地,欧洲车企的核心利润可能损失高达17%,而高度依赖北美供应链的通用、福特等美企亦面临成本攀升风险。尽管北美自贸协定下的汽车或可豁免,但政策模糊性已导致企业陷入生产转移与供应链断裂的两难。

半导体与医药行业的结构性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美国约30%的半导体依赖进口,韩国(存储芯片)和日本(材料与设备)将受重创。而药品领域,印度仿制药(占美进口量40%)和瑞士创新药(如诺华、罗氏)的供应链可能被迫调整,加剧美国本土药价上涨压力。凯投宏观警告,若全面加征关税,美国通胀率或从2.6%跃升至3.2%,远超美联储目标。

市场反应与资本避险

政策声明后,避险资产黄金价格单日暴涨36美元,创下2942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反映出市场对贸易战升级与经济前景的深度担忧。与此同时,美股呈现分化:标普500指数虽刷新历史高位,但中概股与汽车板块普遍承压,通用汽车股价下跌0.14%,特斯拉微跌0.49%。费城半导体指数逆势上涨1.68%,主要受英特尔拆分传闻及本土产能预期提振,但其长期成本压力仍未消散。

地缘经济博弈与全球重构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策略本质是一场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威慑博弈。印度因17%的平均关税(美方仅3.3%)成为首要目标,其仿制药、钢铁等行业恐遭精准打击。欧盟则因汽车贸易逆差(2022年达287亿欧元)被推至风暴中心,若双方无法就关税对等达成妥协,大众、宝马等车企的北美布局可能被迫调整。此外,日韩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农产品管制)亦被纳入审查范围,进一步扩大贸易摩擦的覆盖维度。

长期隐忧与政策悖论

尽管特朗普将关税视为“制造业复兴”的利器,但经济学界普遍质疑其有效性。一方面,关税成本最终将转嫁至消费者,加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的高度整合意味着“本土化”难以一蹴而就——以半导体为例,即使台积电、三星赴美设厂,其上游材料与设备仍依赖日本、荷兰等国,关税反而可能延缓技术迭代。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报复性关税或引发全球贸易收缩。汇丰分析指出,历史上贸易量每下降1%,金价平均上涨0.5%,当前市场已对此提前定价。

总而言之,特朗普的关税新政既是其“美国优先”战略的延续,也是2025年全球经贸秩序重构的关键变量。短期来看,政策不确定性将继续推高市场波动,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或持续受益;中长期则需关注供应链迁移的实际进度及各国反制措施的叠加效应。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关税引发的行业分化——本土化能力强的企业(如英特尔)可能获得阶段性红利,而跨国巨头(如大众、诺华)则将面临成本与市场的双重考验。在全球化的裂痕中,如何平衡保护主义与开放竞争,仍是各国无法回避的命题。

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目标直指欧盟、印度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Cristiano
Cristiano
投资的内涵,不是掌握尖端智慧,而是在躬行中牢记常识。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