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超级财报周》2025 最新美股财报行事历!公布时间一次看
袋鼠金融导读|透过财报,投资者可以从中得知一间企业的营运状况是否良好,也能从营收表现去推测公司未来的表现或其他发展空间。虽然财报这个词你可能很熟悉,不过你有听过美国超级财报周吗?本文会带你了解美股超级财报周,以及 2025 年的财报发布时间,让你轻松进入状况。另外也推荐你更多认识财报分析、美股入门,以及 8
袋鼠金融导读|透过财报,投资者可以从中得知一间企业的营运状况是否良好,也能从营收表现去推测公司未来的表现或其他发展空间。虽然财报这个词你可能很熟悉,不过你有听过美国超级财报周吗?本文会带你了解美股超级财报周,以及 2025 年的财报发布时间,让你轻松进入状况。另外也推荐你更多认识财报分析、美股入门,以及 8 档热门 ETF !
目录
美股超级财报周是什么?
不论是否身为美股投资人的你,是否听过「美股超级财报周」呢?
就像学生时期,每个学期末会收到成绩单一样,每个大公司会定期透过财报,将上一个季度的营运表现发布出来。通常能在报告中看见如财务状况、营收利润、资产负债表,未来发展方向等等的资讯。一方面能让大众了解当前局势,另一方面也是各公司向股东们展现好成绩的机会。
此外,随著财报公布,许多专业分析师也会针对内容做出归纳,提供大众更多判断的角度及方向。总而言之,财报对于投资者在规划投资组合是很强力的依据!
在每年的 1 、 4 、 7 、 10 月的第 2 周,各大美国重量级公司就会开始陆续发布财报,在这期间,股市通常会呈现起伏不定的现象。而由于财报周许多备受关注的知名巨头像Google 古歌母公司Alphabet、Amazon 亚马逊、Apple 苹果、Nvidia 辉达、Microsoft 微软、Netflix 网飞等,皆会参与其中,才会有「超级财报周」这个称号出现!
美股超级财报周公布时间
既然知道了财报的功能和意义,身为聪明的投资人,下一个该关注的就是「时间」。大公司的财务表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投资人判断公司未来潜力、决定何时投入或抽手的参考,所有的投资行为又会进一步带动市场的变化趋势,说到这里,究竟美国各大公司的财报今年会在什么时候公布呢?
美股超级财报周:2025年行事历
通常来说,每一次的财报都是公布上一个季度的财务表现,因此, 2025 年美国超级财报周的行事历可以参考以下安排:
美股超级财报周: 2025 年行事历 | |
---|---|
财报发布时间 | 财报内容 |
1 月 | 2024 年 10-12 月 |
4 月 | 2025 年 1-3 月 |
7 月 | 2025 年 4-6 月 |
10 月 | 2025 年 7-9 月 |
2026 年 1 月 | 2025 年 10-12 月 |
以上是美股财报的规律安排,但每家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定皆同,所以具体的发布时间会有些许不同。
美股超级财报要去哪里查询?
一旦超级财报周开始,各大财经媒体就会密切公告最新消息,除了关注媒体新闻之外,其实只要透过 Google,输入想要查询的公司名称 + 财报(earning report),就能轻松找到财务报表了!
美股超级财报周常见问题
什么是美股超级财报周?
美股超级财报周(Earnings Season)是美国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季度财报的期间,通常发生在每年 1 月、 4 月、 7 月和 10 月,涵盖多数 S&P 500 成分股企业。这段期间的财报数据会显著影响股价波动,是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美股超级财报周的时间点如何确认?
具体日期可透过财经媒体(如 Bloomberg、CNBC)或财报日历网站(如Earnings Whispers、Nasdaq Earnings Calendar)查询。也可以透过 Google 搜寻,输入想要查询的公司名称 + 财报,就能找到相关资讯。
哪些公司在超级财报周最受市场关注?
科技巨头(如 Apple、Microsoft、Amazon、Meta、Google)、金融股(如 JPMorgan、Goldman Sachs)、以及消费类龙头(如 Coca-Cola、Procter & Gamble)等大型市值企业的财报通常对大盘影响最大,投资人通常会特别关注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
美股超级财报周对台股有什么影响?
美股科技股、金融股等核心产业的财报表现,会间接影响台湾供应链股票(如半导体、电子零组件),同时也可能带动台股大盘的情绪波动。因此,台股投资人也应留意美股财报结果。
投资人在超级财报周应注意哪些指标?
每股盈余(EPS):反映公司获利能力。
营收(Revenue):显示公司核心业务成长状况。
毛利率与净利率(Gross/Net Profit Margin):衡量公司成本控管与最终获利能力。
未来财测(Guidance):企业对未来季度的营运预测。
市场预期差异(Earnings Surprise):实际数据与分析师预估间的差距常成为股价波动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