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Q2净利大增147%!小米:一半员工是研发人员 自研汽车夏测已完成

8月29日,小米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总收入达到6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环比增长13.2%。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1亿元,同比大增147%,环比增59%。

8月29日,小米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业绩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总收入达到6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环比增长13.2%。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1亿元,同比大增147%,环比增59%。毛利为141.61亿元,同比增20.3%,环比增22.2%。

小米财报

小米本季度收入同比下降,利润却增长,与公司的“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经营策略息息相关。二季度,公司的整体毛利率达到21.0%。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为54.3%)的毛利率为13.3%,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为33%)的毛利率为17.6%,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小米继续坚持降本增效。一方面,公司的费用支出平稳下降。二季度,集团的整体费用为102亿元,同比下降2.3%。销售成本也同比出现下降,为532亿元,减少8.9%。另一方面,公司继续优化库存管理,提高周转效率。二季度,公司整体存货金额为385亿元,同比下降33.5%,为十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位。

               

智能手机出货量逆势上涨

            

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根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0.1%,环比下滑4.3%。其中,小米的出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三星与苹果。但是不同于三星及苹果得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环比双双下降,小米的出货量却出现环比上升8.3%,达到3,290万部,带动其市场份额上升两个百分点来到13%

根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在61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五。此外,小米智能手机在欧洲地区的出货量排名升至第二,市占率达到21.2%。在中东地区出货量排名升至第二,市占率达到17.1%。

得益于手机出货量的增加,二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分部业务收入为36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加4.6%。毛利率达到13.3%,同比增加8.7%。但由于二季度小米加强了境外市场的手机促销力度,导致公司的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环比下降3.4%至1,112.2元。

二季度小米继续践行其手机高端化战略。根据第三方数据,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4,000–6,000元价位的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12.7%;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中占比提升3.3个百分点至20.1%。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ASP同比增长超24%。

值得注意的是,线下仍是高端机型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根据第三方数据,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来自线下渠道的贡献超46%。

小米1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表现亮眼

             

二季度,受智能大家电、平板及若干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增加的推动,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同比增加12.3%至223亿元,环比则增加32.2%毛利率出现同、环比上涨,达17.6%,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4.3%,上一季度为15.7%。

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米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6.55亿,同比增长24.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1,300万,同比增长27.8%。2023年6月,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7.1%至8,290万

其中,有多种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在二季度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季度,小米的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环比增长超200%。主要是由于智能空调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90%以上,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此外,在大部环境承压的情况下,二季度小米的冰箱和洗衣机业务出现逆势增长,其中冰箱产品出货量超50万台,洗衣机产品出货量突破30万台。

二季度,小米的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则同比减少10.1%至47亿元,环比小幅上涨0.7%。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地区电视出货量排名中列位第一

平板方面,根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排名第三,带动平板方面的收入同比增长27.3%。而在运动健康设备方面,根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TWS耳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在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排名第二。

在互联网服务业务方面,二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4亿元,同比增长6.8%,环比增加5.9%,为历史新高。毛利率达到74.1%,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8个百分点。其中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19.7%。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中占比为26.8%,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该分部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广告收入的增长。二季度,小米在境内外效果和品牌广告收入均创下新高,带动广告业务实现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3.0%。

小米的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二季度保持健康增长趋势。2023年6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6.06亿,同比增长10.8%。其中,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49亿,同比增长6.5%。2023年6月,小米的智能电视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6,200万,同比提升超18%。

另外,小米的游戏业务方面,则录得收入同比增长7.5%至10亿元,实现连续8个季度收入同比提升。

              

公司一半员工是研发人员,近五年研发支出将超千亿

               

二季度,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46亿元,同比增长21.0%。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米在全球获得超3.3万件专利,公司的研发人员数达到16,834人,占员工总数近52%。此外,小米计划五年(2022–2026)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据小米官方称,公司已经布局12个技术领域、99个细分赛道,且未来将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

其中,小米所称的长期投入的底层赛道就有AI。公司自2016年开始,就建立并发展了视觉、语音、声学、知识图谱、NLP5 、机器学习、多模态等AI技术能力。在今年4月,小米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在自研大模型方面,小米60亿参数的自研大模型在C-EVAL权威榜单上取得同参数量级排名第一,在 CMMLU中文向大模型取得排名第一。同时,小米的智能语音助理小爱同学已升级大模型并开启邀请测试。目前小米的AI领域相关人员超3,000人

除了AI,机器人也是小米大量投资的赛道之一。今年8月,小米在中国大陆发布了新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2,并搭载自研CyberGear微电机和AI多模态融合感知和决策系统。小米还提到,基于持续的开源生态,CyberDog2将吸引更多开发者的参与,不断推动仿生机器人的进步与完善。

CyberDog2

            

自研汽车量产计划不变,小米会如何定价?

                    

小米此前透露2024年上半年将量产其自研汽车,随着时间的临近,小米的造车近况也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

在Q2财报中,小米称,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达14亿元,较上一季度的11亿元有所上升。在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介绍,小米汽车的实际投入力度还要更大,小米是抱着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目标来做汽车的长期布局,做全栈自研,还自建了汽车工厂,所以现金流的投入要比披露的数字还要更高。他还透露,小米汽车刚刚结束了夏测,进展超出预期,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不变

卢伟冰所说的夏测,近日网上已有疑似画面在流传。

上周,有网友疑似拍到了小米汽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昌吉快速路的路测画面。画面显示,路上有四辆小米汽车的测试车正在行驶,四辆车均包裹严实。上传照片的网友还透露其发现的小米汽车细节:配备黄色卡钳和锐利的内饰中控台边缘。

除了汽车外形,小米的会为其自研汽车如何定价也是外界关注的问题。近日,有网友爆料,小米新车预计售价将在10-20万元这一区间。而在这一价格区间,目前是市面上就有多款车型在售,如比亚迪的元PLUS及海豹等、广汽埃安AION S/Y、哪吒 S、零跑C01等等。此外,小鹏近期宣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之时,也提到将打造一款定价在15万元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该车的量产计划时间和小米一样,都在2024年。

在外界热议小米汽车之时,雷军在微博分享其最新动态,而IP地址显示其正在新疆。雷军发布的照片中包含多张公司团队的合照。透过照片,可以看到,团队人员拉的横幅上面写的是“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团队

“为小米汽车而战”这句口号雷军曾说过。在刚开始宣布造车之时,他曾表示:“小米造车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今年初雷军又再次强调:“一定把车造好,绝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自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至今已过去快两年半的时间了,而这期间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不管小米的定价如何,都将面对十分激烈的竞争。小米的杀手锏,会是品牌建立之初所展现出来的“高性价比”,还是和现在的小米手机一样,向着高端化进攻?一切等待明年小米揭晓答案。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