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获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力挺!特斯拉的NACS距离“一统江湖”还有多远?

当地时间6月27日,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ChargePoint宣称将开始支持特斯拉充电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

当地时间6月27日,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ChargePoint宣称将开始支持特斯拉充电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

ChargePoint表示,将为新订单以及已安装CP6000、CPE250或ExpressPlus产品的客户提供NACS连接器选项。除了提高充电站与NACS的兼容性外,ChargePoint移动应用程序还允许电动汽车司机访问超过743,000个活动和漫游端口,目前包括用于NACS、J1772、CCS和CHAdeMO连接器的个人位置过滤器,以便电动汽车司机可以轻松定位和访问适合他们车辆的充电解决方案。

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称,新增功能“能够满足客户在任何停车位中任何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ChargePoint作为电动汽车革命的领导者拥有15年的历史,这使我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并使我们能够预测客户和驾驶员的需求。” ChargePoint的首席产品官比尔·洛文塔尔(Bill Loewenthal)说道,“我们的高度模块化充电平台与我们新的NACS连接器选项相结合,让客户确信他们对电动汽车充电的投资在任何连接器场景中都是成功的。我们仍然致力于开发网络充电解决方案,确保任何电动汽车在任何停车场都有充电空间。”

ChargePoint的加入标志着特斯拉及其NACS的又一次胜利。近期,已有包括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Rivian汽车在内的多家美国汽车制造商与特斯拉达成协议,宣布将采用NACS,以便他们的客户能够访问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

特斯拉的NACS是该公司早在2021年就公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制造规范。当时马斯克鼓励其他汽车制造商采用,并将其命名为“NACS(北美充电标准)“。如此取名,马斯克的野心昭然若揭。一直以来,他都希望NACS能替代政府推进的联合充电系统标准(CCS)成为主流标准。

而NACS的进展如此顺利,离不开特斯拉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桩在北美惊人的“霸主”地位。

根据Tridens Technology的数据,2022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售份额占据半壁江山,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包括现代、起亚、福特、大众等。可以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在北美市场“打遍天下无敌手”。

特斯拉,销量

在销量节节攀升之际,特斯拉并没有像其他大多数其他汽车制造商一样,将充电桩委托给第三方,而是投入巨资在北美各地部署了其超级充电桩。根据Tridens Technology的数据,特斯拉在北美洲有1,941充电桩,其中,美国有1,724个充电桩,而加拿大有185个。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约占美国和加拿大快速充电站总数的60%

特斯拉,充电桩

在美国多家新旧造车势力纷纷加入特斯拉的NACS的时候,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也出来力挺NACS。周二,该学会表示,其目标是在6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让特斯拉的充电连接器成为行业标准配置。该学会的可持续移动解决方案总裁弗兰克·门查卡(Frank Menchaca)表示,正与特斯拉、福特、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以及美国联邦政府就NACS标准化问题进行对话。

门查卡表示:“我认为,行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真正的紧迫感和目标共识。了解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再由一家公司控制,而是所有公司在一起制定一个关于如何开发充电插头的标准。”

目前,特斯拉的NACS尚未被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批准为充电标准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一项研究,到2030年,美国将安装由120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器组成的网络,其中包括100万个二级充电器。这一预测超出了美国政府制定的到2030年部署50万个公共充电器的目标。不过该研究没有提供NACS和其他类型连接器的详细信息。根据NREL的研究,建设公共充电网络将需要累计330亿至55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本投资。

白宫的国家气候顾问阿里·扎伊迪(Ali Zaidi)表示,政府对CCS和NACS连接器的做法正在促进“更具互操作性,并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更易于使用的充电器”

不仅在北美,特斯拉还在欧洲拉拢汽车制造商加入其超级充电桩网络。总部位于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已与特斯拉签署协议,使其电动汽车能够接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超级充电站网络,这标志着沃尔沃成为第一家采用该标准的欧洲汽车制造商

现如今,特斯拉的NACS在北美极速地攻城略地,其“北美充电标准”正变得名副其实,其在北美“一统江湖”的日子或将很快到来。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