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支持 Luxeed R7 续航里程 802 公里,开箱即用
Luxeed R7 发布,声称拥有 SUV 中最低的风阻系数以及许多首发功能。
9 月 24 日,Luxeed R7 推出。 Luxeed是奇瑞与华为基于华为和谐智能移动联盟(HIMA)生态系统共同开发的品牌。该车于9月10日开始预售,与上市时一样,价格略低于预售。我们还惊讶的是,实际上有四个版本,而不是预售会议期间宣布的三个。 Luxeed R7 的价格范围为 259,800 元至 339,800 元人民币(36,950 – 48,300 美元)。版本如下:
- 广告-RWD 82 kWh Pro | 259,800 元人民币(36,950 美元) |
RWD 82 kWh 最大 | 299,800 元(42,650 美元) |
RWD 100 kWh 最大 | 319,800 元( 45,500 美元) |
AWD 100 kWh Ultra | 339,800 元人民币(48,300 美元) |
R7 是 Luxeed 品牌的第二款车型。虽然是SUV轿跑车,但其总体设计与第一款车型S7轿车相似。尤其是前部,采用封闭式格栅和前灯设计。尽管华为热衷于强调自己不造汽车,但HIMA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设计都有类似的鲲鹏设计。
这是一款相对较大的汽车,尺寸为 4956、1981 和 1634 毫米(长/宽/高),轴距为 2950 毫米。该车标配 20 英寸车轮,也可选择 21 英寸车轮。尽管有些人将 R7 视为特斯拉 Model Y 的竞争对手,但该车实际上长了 206 毫米,甚至比宝马 X6 等汽车还要大。此外,它的风阻为量产SUV中最低的,Cd为0.219。
- 广告 -买家可以选择六种颜色:陶瓷白、太空灰、镀金黑、都市红、幻影紫和阳光蓝。还提供可选的 Brembo 红色制动卡钳,打造更具运动感的外观。
该车采用 Tuling 底盘。正如昨天报道的那样,得益于智能车辆状态感知 (iVSE),它使 R7 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条件,包括越野。使用冷杉ST主动过弯控制系统,通过制动、动力扭矩矢量、双电机四轮扭矩动力控制,准确跟随路面,减少弯道推力效应。据称其稳定性比特斯拉 Model Y 高 3%,比宝马 X6 高 18%。
还有智能下坡巡航功能,可以自适应控制车速,减少驾驶员踏板干预。这样可以实现更大的能量回收并减少制动发热。据称,配备该系统的 R7 所需的制动干预比特斯拉 Model Y 减少 67%,比宝马 X6 减少 63.8%。 Luxeed R7 驼鹿测试速度达到 82.3 公里/小时。
- 广告 -Luxeed R7 具有前部双横臂悬架和多连杆悬架k 后独立悬架。它还具有连续可变阻尼和空气悬架。
在内部,买家可以选择四种配色方案:白沙杏色、琥珀棕色、羽毛红色和松露棕色。 Luxeed 将内部结构比作游艇的内部结构。该车标配12.3英寸液晶仪表板和15.6英寸信息娱乐屏幕。后部有娱乐屏幕,尽管尚不清楚这是否仅适用于顶级规格车型。娱乐系统配备华为 MagLink 和华为 Sound。
值得注意的是,该车的系统使用的是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Pro 车型配备 15 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而所有其他版本的汽车均配备 17 个扬声器、1000W 的音响系统。中控台上还有一个8.2升的冰箱,可以将温度控制在3-50°C。
作为标准配置,R7 配备了驾驶员零重力座椅以及电动调节的第二排座椅。 Max版本还为乘客增加了一个零重力座椅。支持18向调节、10点按摩以及长度为340毫米的加热腿托。此外,所有座椅均标配加热、通风、按摩功能。前后排均采用双层隔热隔音玻璃。
后备箱空间为837升,采用三分区设计,足以容纳3个28英寸和1个20英寸的行李箱。座位放下容积增加至2130升。还有一款 52 升的行李箱,它具有新颖的打开系统,在 P 档时,如果您敲击引擎盖两次,它就会打开。
所有版本均使用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作为标准。 Pro 和 Max 版本使用安装在后轴上的 215 kW 电动机,而 Ultra 版本还在前轴上增加了 150 kW 电动机。双电机版本加速时间仅为3.9秒。
Pro 版本仅配备 82 kWh 电池组,而 Max 可以选择该电池组或更大的 100 kWh 电池组。射程分别为667公里和802公里。全轮驱动 Ultra 版本仅配备较大的 100 kWh 电池组,续航里程可达 736 公里,所有距离均使用 CLTC 测量系统测量。据称范围将增加充电5分钟可行驶200公里,15分钟可行驶400公里。
Pro版本将搭载基于视觉的华为乾坤ADS 3.0系统。 Max和Ultra均添加了192线华为激光雷达单元,以使用完整的乾坤系统。
Max 和 Ultra 版本将于 10 月 15 日开始批量交付,专业版本将于 11 月 15 日开始交付。
来源:汽车之家、快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