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参数曝光,CLTC续航最高820公里,瞄准25万以上高端市场
从技术参数看,YU7的续航能力无疑是其最大卖点。
2025年2月17日,工信部公布的《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四批名单中,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的核心参数正式曝光。作为小米汽车继SU7后推出的第二款战略车型,YU7不仅以820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刷新了纯电SUV的续航标杆,更以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性能配置,展现了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的野心。
从技术参数看,YU7的续航能力无疑是其最大卖点。根据工信部数据,该车型提供两种电池版本:后驱版搭载96.3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最高达820公里;四驱版则配备101.7千瓦时三元锂电池,续航为760公里。尽管四驱版本电池容量更大,但受整车质量增加(2405kg vs. 2315kg)影响,续航略低于后驱版。此外,为降低购入门槛,小米或推出75度磷酸铁锂后驱版本,进一步覆盖年轻消费群体。这一策略延续了SU7的市场打法,即通过高性价比与长续航组合抢占细分市场。值得关注的是,雷军近期公开的冬季高速测试结果——15小时行驶1310公里、平均时速超100km/h、-10℃低温环境下充电仅两次——为YU7的实际续航表现提供了背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纯电车型冬季续航缩水的担忧。
动力性能方面,YU7延续了小米汽车强调的“运动基因”。双电机四驱版本综合功率达508kW(约691马力),最高车速253km/h,零百加速时间控制在4秒内,显著超越同级别竞品如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3.7秒,但续航仅615公里)。单电机后驱版则提供235kW功率,兼顾性能与能效平衡。这种“性能分层”策略,既满足高端用户对驾驶体验的追求,又通过入门版降低价格门槛,与特斯拉、智己等品牌形成错位竞争。
市场定位上,YU7的定价区间预计为30万-40万元,主力车型或锚定25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国内起售价26.39万元)。尽管Model Y凭借品牌优势稳居销冠,但YU7在尺寸(轴距3000mm vs. Model Y 2890mm)、续航(820km vs. Model Y长续航版688km)等核心指标上均占优。机构普遍认为,小米SU7在2024年交付13.5万辆的成绩已为其树立市场信心,叠加YU7的产品力提升与品牌营销势能,2025年小米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119%。
然而,挑战亦不容忽视。当前中大型纯电SUV市场正面临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问界M9、理想L8等竞品转向插混/增程路线,以规避纯电续航焦虑;另一方面,该细分市场用户年龄层偏高,与小米主打的“年轻化”“运动化”标签存在错位风险。此外,供应链压力仍是隐忧。小米SU7当前交付周期长达8个月,若YU7上市后需求超预期,产能瓶颈可能进一步加剧,影响销量释放节奏。
从资本市场反应看,小米集团股价在YU7参数曝光次日(2月18日)上涨5.76%,反映出投资者对其新能源车业务增长潜力的认可。太平洋证券与国信证券的研报均指出,YU7有望复制SU7的成功路径,通过“高配低价”策略冲击Model Y的市场份额,并推动小米汽车毛利率从2024年的15%提升至18%-20%。若小米能有效解决产能问题,其在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排名或从目前的第十位跃升至前五。
综合来看,小米YU7的亮相不仅是技术参数的升级,更是小米从“单品爆款”向“产品矩阵”转型的关键一步。在纯电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平衡性能、价格与产能,将是小米冲击30万辆年交付目标的核心命题。而市场最终的投票,将取决于消费者对“长续航能否抵消补能焦虑”这一行业痛点的重新评估。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