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关税冲击下首份美联储《褐皮书》:107次提及关税,淡化通胀影响

市场已押注6月启动降息,全年预计降息50个基点。

424日,美联储发布的最新一期《褐皮书》以107关税89不确定性的高频词汇,勾勒出美国经济在贸易政策剧震下的复杂图景。

贸易政策冲击波:从价格传导到投资冻结 

关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远超市场预期。

报告显示,钢铁、铝材、汽车零部件等关键行业首当其冲,企业被迫通过缩短定价周期、增设关税附加费甚至每日调价来转嫁成本压力。例如,芝加哥联储辖区的机械制造商因原材料关税导致成本飙升,被迫每日调整产品价格;里奇蒙联储的咖啡烘焙商则遭遇“历史性成本上涨”,而金属板材制造商因订单骤减陷入生存危机。

消费者行为亦出现扭曲:关税生效前的“抢购潮”推高了汽车等耐用品需求,但非耐用品消费整体下滑,反映出家庭对未来物价持续上涨的担忧。更严峻的是,亚特兰大、圣路易斯等地区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暂停资本开支,军事装备制造商直言“环境过于混乱”而冻结投资,建筑业则预计需求将因成本激增“断崖式下跌”。 

滞胀阴云初现:工资与物价的螺旋困境

尽管美联储强调通胀压力“暂时性”,但褐皮书揭示的微观动态已显露滞胀苗头。

多数地区报告工资增长加速,旧金山联储甚至观察到“工资与物价齐涨”的现象,这与企业裁员迹象并存形成矛盾:一方面,医疗保健等服务行业持续扩招推高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制造业就业停滞,亚特兰大、明尼阿波利斯等地出现裁员准备或实际动作。

这种分化折射出供应链重构对劳动力市场的重塑——低技能岗位随产业转移而缩减,高技能服务需求则因本土化生产增加。此外,进口商品价格压力正向全行业蔓延,企业普遍预计未来半年投入成本增速将进一步加快,消费者最终承担转嫁成本已成定局。 

美联储的政策困局:降息预期与通胀韧性的角力 

面对经济放缓和通胀粘性,美联储陷入两难。

尽管5月会议大概率维持利率不变,但市场已押注6月启动降息,全年预计降息50个基点。

然而,鲍威尔反复强调通胀仍高于目标,并将部分责任归咎于关税冲击,称其影响难以量化但不容忽视。这种谨慎源于数据矛盾:一方面,核心PCE通胀预期被上调至2.8%GDP增速预测则从2.1%下调至1.7%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抢购潮退却后可能加剧需求收缩,形成弱增长+高通胀的组合。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放缓缩表(每月国债减持上限从250亿降至50亿美元)释放流动性,但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技术性鸽派”,反而强化降息预期。 

全球供应链重构:企业的求生与博弈 

关税风暴正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组。

报告显示,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面临三重挑战:成本激增、订单不确定性、合规成本上升。

例如,使用美国芯片的中国代工厂若转向内销,需补缴84%关税,迫使企业加速向东南亚或本土供应商转移订单。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同样遭遇重创,大豆到岸成本从4000/吨飙升至7000元,价格优势崩塌促使中国买家转向南美市场。

与此同时,科技与军工企业成为规则战焦点,中方通过出口管制和不可靠实体清单实施非对称打击,例如切断美国光子公司对镝、铽等稀土资源的获取,直接瘫痪其激光器件生产。企业应对策略呈现两极分化:短期派抢运“在途货物”以利用34天豁免期,长期派则通过外汇对冲(如CME人民币期货锁定70%收入)和供应链本地化降低风险。 

政治压力与市场动荡:独立性的考验

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施压达到新高度。

总统公开呼吁“立即降息”并威胁解职鲍威尔,导致金价一度突破3050美元/盎司,美元指数波动加剧。尽管美联储强调政策独立性,但褐皮书中前景显著恶化的表述与鲍威尔对关税影响的承认,暗示货币政策难以完全摆脱政治博弈。

市场反应亦显分化:比特币因流动性宽松预期重回8.5万美元上方,美股科技板块强势反弹,但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反映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未消。 

这场关税冲击波的本质,是全球化退潮下规则主导权的争夺。当“不确定性”成为高频词,企业需在供应链韧性、合规成本与市场机会间寻找新平衡点,而美联储则需在滞胀风险与政治压力中守住政策定力。

关税冲击下首份美联储《褐皮书》:107次提及关税,淡化通胀影响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Maud
Maud
财经麦克风
关注
目录
贸易政策冲击波:从价格传导到投资冻结 
滞胀阴云初现:工资与物价的螺旋困境
美联储的政策困局:降息预期与通胀韧性的角力 
全球供应链重构:企业的求生与博弈 
政治压力与市场动荡:独立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