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假设关税政策临时性 标普500支撑位在5000-5300 三国成避风港
政策持续时间可能远超市场预期,且白宫对股市回调的容忍度显著提升。
随着2025年4月2日关税政策生效日的临近,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愈发紧绷。在这场以“特朗普关税”为核心的博弈中,摩根大通的观点与市场主流预期形成显著分歧。
根据摩根大通交易团队负责人Andrew Tyler的报告,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对关税政策性质的判断。多数投资者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轮关税可能是一次性冲击,标普500指数的支撑位被锚定在5000-5300点区间,即所谓“特朗普底”的预期。
然而,摩根大通交易团队负责人Andrew Tyler指出,此轮关税的本质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特朗普的真正意图在于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通过关税杠杆迫使产业链回流美国,这意味政策持续时间可能远超市场预期,且白宫对股市回调的容忍度显著提升。这种战略层面的转向,使得传统“事件驱动型交易策略”失效,市场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定价模型。
政策不确定性的持续发酵,正在瓦解市场的短期共识。
摩根大通观察到,尽管美联储近期释放鸽派信号试图稳定市场情绪,但货币政策工具在“滞胀”风险下的有效性被严重削弱。一方面,关税推升进口成本可能使美国核心PCE通胀率突破3%,另一方面,供应链扰动又压制企业盈利预期,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需求侧收缩”的组合,将美联储置于两难境地——降息可能加剧通胀,加息则加速衰退。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政府表现出对既有国际规则的系统性漠视。例如,美国在未废除《美墨加协定》(USMCA)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对墨加汽车加征关税,这种政策反复不仅打击盟友信任,更催生“协议效力黑洞”,使得市场难以对任何阶段性成果进行有效定价。
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摩根大通将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列为“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这一判断基于三重逻辑:其一,这些经济体与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呈现结构性差异,例如日本通过承诺增加对美投资可能获得10%的优惠关税税率,较欧盟15%的预期税率更具缓冲空间;其二,其资本市场估值相对美股更具吸引力,日经225指数市盈率较标普500低约30%,且日元避险属性在波动环境中提供额外保护;其三,地缘政治风险的错配,英国因潜在的美英贸易协议谈判进展,可能成为欧洲资本撤离时的优先承接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区域分化正在重塑全球资金流向——EPFR数据显示,过去四周欧洲股票基金净流入达120亿美元,而北美市场则出现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资金外流。
在产业层面,关税政策的“长尾效应”开始显现。
摩根大通注意到,尽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远期市盈率已回落至18倍,接近五年均值,但盈利修正动能持续恶化:过去一个月内,分析师对2025年二季度盈利增速预期下调了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材料板块下调幅度超7%。这种背离暗示市场尚未充分计价供应链重构的成本。
以汽车产业为例,特朗普拟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政策若落地,将迫使跨国车企重新评估北美产能布局,而美国本土制造商短期虽受益于价格优势,但中长期将面临零部件成本上升和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双重挤压。这种“创造性破坏”带来的阵痛,可能在未来两个财报季集中释放。
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假设了不同关税下的市场反应:
10%关税:假设10%全面关税,取消/替代加拿大/墨西哥关税:标普500指数上涨2-2.5%,10年期收益率上升约10个基点,欧元/美元降至1.06-1.07。
25%关税:标普500指数下跌1.25%-1.75%,10年期收益率下降12-14个基点,欧元/美元降至1.03-1.05。
35%关税:标普500指数下跌2%-3%,10年期收益率下降20个基点,欧元/美元降至1.01-1.03。
近期有港股打新,或者想交流港美股开户的朋友,可以加小编微信交流。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