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今年降息5次 共125基点!

金融市场暴跌&关税大棒落下,市场拒绝坐以待毙。

4月7日,全球股市集体暴跌。

日经225指数暴跌超8%,东证指数触发熔断;韩国综合股价指数跌超5%,程序化交易暂停;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暴跌近10%,台积电股价单日跌幅超10%。港股恒生指数开盘跌9.28%,A股三大股指低开超4%,创业板指跌幅达1.85%。

美股期货延续暴跌,纳指期货跌超5%,标普500期货跌4%;欧洲STOXX50指数期货跌超4%,德国DAX指数期货跌近5%。此前美股已连续两日暴跌,道指两日累计跌超3,700点,纳斯达克指数较历史高点回撤22%,进入技术性熊市。

金融市场暴跌&关税大棒落下,市场拒绝坐以待毙。尽管官方点阵图仍维持年内两次降息的基准预测,但利率互换市场已完全定价五次降息(累计125个基点),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跌至2022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

3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维持利率在4.25%-4.5%区间,但将国债缩表速度从每月250亿美元骤降至50亿美元,这一操作被市场解读为“隐性宽松”。尽管鲍威尔强调经济“硬数据”(如就业、消费)仍显韧性,但美联储同步下调2025年GDP增速预测0.4个百分点至1.7%,核心PCE通胀预期上调至2.8%,滞胀风险隐约浮现。这种矛盾性在点阵图中暴露无遗:19名官员中仍有9人支持降息两次,但认为无需降息或仅降一次的官员数量较去年12月翻倍,而预期三次降息的支持者减少。这种内部立场的微妙转变,暗示美联储对经济韧性的信任正在松动。

市场显然比政策制定者更为悲观。利率互换定价显示,交易员已将全年降息预期从三次上调至五次,甚至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内可能累计降息100个基点。摩根大通更是激进预测,从2025年4月至2026年1月,美联储将在每次FOMC会议上降息,最终利率顶部降至3.0%。

这种押注的逻辑链条清晰:特朗普政府4月2日即将公布的扩大版关税清单可能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2%,但经济增速放缓与劳动力市场裂缝(2月广义失业率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将迫使美联储优先应对衰退风险。瑞银测算显示,若关税仅部分转嫁至终端价格,通胀上行压力将被疲软的消费需求抵消,从而为降息打开空间。

然而,政策路径的博弈远未终结。

美联储理事沃勒在3月会议上反对放缓缩表,认为过早释放宽松信号可能加剧通胀反复。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历史数据显示,1960年代以来的9次缩表周期中,有6次因经济衰退中断,但当前失业率仍处4.4%的温和水平,与典型衰退阈值尚有距离。

更关键的是,美联储对通胀预期的管理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消费者调查显示通胀预期因关税攀升,可能形成自我实现的螺旋;另一方面,实际通胀指标与2%目标的偏离度持续扩大,核心PCE已连续18个月高于目标区间。巴克莱银行警告,若移民限制与关税叠加推高服务业价格,美联储甚至可能被迫暂停降息。

机构预期的分化进一步凸显政策困境。

道明银行认为美联储将观望至7月再重启降息,野村证券则预测全年仅降息一次,与市场定价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分歧本质上源于对“政策滞后效应”的评估差异:2023年累计14次加息的紧缩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而企业债到期高峰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债务滚续成本上升可能加速经济下滑。

高盛认为,美联储可能采取“阶梯式降息”,在6月前保持谨慎,待硬数据恶化后加大宽松力度。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若市场提前透支降息预期导致金融条件过早放松,反而可能抵消货币政策效果,形成“预期陷阱”。

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今年降息5次 共125基点!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